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,为我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,护佑着三秦大地的生态安全。我省在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的十年间,工程区防护林体系建设进入投资力度最大、推进速度最快、治理成效最好的新阶段,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,完成各类营造林4600多万亩,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,实现了由局部好转、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、局部良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。生态环境面貌极大改善。
10年来,工程区森林面积净增2196万亩,总量达6494万亩,森林蓄积净增2000多万立方,总量达1.07亿立方,森林覆盖率由22.8%提高到30.6%,植被覆盖度由31%提高到53%,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,入黄泥沙年均减少2.8亿吨,建成农田防护林近300万亩,70%的农田实现林网化。防沙治沙成效显著。
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00多万亩,在沙漠腹地建设万亩以上片林165块,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869万亩,常绿树种面积由50万亩提高到190万亩。在陕蒙交界、长城沿线、榆定高速、黄河沿岸、白于山区北麓初步建成总长200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双减少,分别缩减249万亩和63万亩。
荒漠化和沙化危害程度双减轻,重度、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比重由54.8%下降到9.9%,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0.3万亩转变为年均缩减6.3万亩。重点区域绿化效果明显。在防护林工程建设中,我省注重身边增绿,尤其是近5年,各地大力开展道路河岸、环城镇村、直观坡面、重点出入境口等八大重点区域绿化,累计绿化里程达6000多公里,绿色面积150多万亩,呈现出森林草坪平面布局、乔灌花草立体配置、林带林网相互交错、绿树绿岛镶嵌点缀、生态景观竞相展现的良好人居环境。特色干杂果经济林基地扩大。
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,我省加快促进农民增收,实施了花椒、沙棘、长柄扁桃等经济型防护林。工程区经济林面积累计达1000多万亩,产值超过100亿元,花椒、核桃、红枣面积和产量、产值分别列全国第一、第二、第五位,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广大林农增收的重要来源。生态文化建设逐年发展。
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,我省发扬艰苦奋斗、顽强抗争,坚持不懈、科学创新的治沙精神,涌现出石光银、牛玉琴、杜芳秀、张应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治理荒沙的英雄模范人物,为我国治沙创造了奇迹、树起了一面旗帜。同时,建起了防沙治沙展馆、退耕还林展馆和多种类型的森林公园、生态园区,成为生态文化的展示基地。
(记者王永锋实习生赵可欣)。
本文关键词:PG电子游戏试玩网站
本文来源:PG电子游戏试玩网站-www.pakoko.com